五一躺平的感觉怎么说呢?爽!太爽爽爽...爽爽爽了!
你好呀,我是歪歪。
时间唰的一下,就来到了五一假期的第四天,假期余额已经开始告急了。
回想了一下前三天,原计划是放一个烟雾弹,呼吁大家五一不要卷,要放松一下,然后我自己一个人悄悄的卷死你们,趁机来个弯道超车。
之前遇到小长假我的“忽悠”战术其实也一直是这样的。
只不过这次,我是真的没有打开 IDEA,没有翻书,没有学习,甚至别人在微信上和我探讨问题,我都是直接拒绝了:
从读书时代起到现在,没有学习的假期,都是令人焦虑的。我这个五一就在躺平中逐渐开始焦虑起来了。
但是你要问我五一休卷,躺平的感觉怎么样?
那我只能给你说:爽!太特么的爽了!
第一天
五一的第一天,先去了一趟文殊院附近办事儿。
每次我和 MX 同学去文殊院的时候,都会在这附近的一个糕点铺去买点糕点带回家吃。
在这附近有两家店铺,分别叫做宫廷糕点铺和闻酥园,这两家店之间只隔了不到十米。
从上面的图片你也看出来了,宫廷糕点铺的生意比闻酥园好了不知道多少倍,都已经排起队了。
因为宫廷糕点铺是成都的一家老店,开了很多年了,卖的是老味道和一种情怀,价格也是非常的便宜。
但是我们一直是在闻酥园买,我只吃两种糕点,椒盐酥和千层酥:
圆的是椒盐酥,口感是一丝丝恰到好处的咸,我喜欢一口一个,含在嘴里,像是吃糖似的把它化掉,吃起来之后简直就停不下来。
长方形的是千层酥,这是我吃过口感最酥脆的食物,而且一口咬下去,给人的口感是真的是那种有非常多“层”感觉。可以一口一个的吃,但是为了感受这份咬起来非常独特的口感,我吃的时候两口一个,另外一只手还得放在下巴下面,防止碎渣掉的到处都是。
其他的我没吃过,就不做评论了。
他们的服务员也特别的热情,一个劲儿的让你试吃,就像是真的在“炫耀”自己家的产品,完全不会给你一种你既然试吃了,就一定要买一点的压迫感。
如果你有机会来这边买东西,然后发现宫廷糕点铺人很多要排队的话,不妨给闻酥园一个机会。
还在文殊院地铁口发现了一家卖面条的,叫做老成都担担面,他们担担面真的是绝了。
刚刚端上来的时候平平无奇,像是炸酱面似的,我还以为我翻车了。
结果在搅拌均匀之后,吃下第一口,口感很劲道,面条干而不腻。第二口再配上成都家家户户都有的泡咸菜,萝卜的清脆配上面条的麻辣,赞不绝口,赶紧叫 MX 同学也尝了一口:
重点是价格也很便宜,这一碗三两的面条,只要 14 元。
在担担面的附近,还有一家叫做严太婆锅盔的小店。
别看这个店铺小,但是却有三个人在里面忙碌,转身都稍显困难。
但是,我吃了他们的家的招牌,凉粉锅盔:
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就吃锅盔凉粉的缘故吧,我觉得这个很一般,还没有中学的时候,学校脚下卖的那一家好吃。
除了吃之外,那天下午我们还逛了成都三家大商城,因为我想去看看一加 ACE 的新机。但是跑了前两个商场都没有摸到,倒是红米 K50 每个商场都有。
最后摸到一加 ACE 的时候,还是感觉有点感慨的。手感和系统都不是一加的味道了。
但是也能理解,毕竟我手持一加 7pro,算得上是一加作品中巅峰之中的巅峰了,ACE 这种定位和一加目前的局面,和 7pro 那个时候,不可同日而语了。
倒是在小米体验店的看到小米 11 ultra 的时候,心动了一下下,陶瓷的手感拿捏的死死的。后来网上一查,电池续航能力拉胯。
算了算了,电池不行就不考虑了。
哦,对了,在某个商场的时候,看到一只小猫,拍了一张,发给一个准备养猫的朋友,给他说这个猫真的很乖:
结果他很快的就回复到:这渴望的大眼睛,不就是隔离中的我吗?
好吧,确实有点形象。
第二天
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发现天气不错,微风不燥,阳光正好。于是决定出发去骑行早就种草了的成都绕城绿道。
这个绿道串联起了成都 121 个公园,途经 78 座桥。因为是骑共享单车嘛,本来计划是能骑多远骑多远,骑不动了可以就地换车,然后坐地铁回家。
结果没想到,我们居然骑!完!了!
从上绿道开始计时,绕完整个环,一共用了 9 小时 38 分钟,包括了我们休息、拍照、吃饭的时间。
真正骑行的时间大概是 8 小时多点的样子。
绿道上的风景真的很不错,像下面这种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地,还是很多的:
绿道上的桥也是一大特色,各种造型千奇百怪的桥,有几十座:
那天的天气也特别的给力:
绕完圈,天都黑了,这个地方就是 0KM 的地方,这里既是我们的出发点,也是我们的终点:
晚上我远远的看到这个小红门的时候,我给 MX 同学说:马上就要到了。
她说:你别骗我了,环球中心看着还有这么远呢。
我指着桥上的红门说:这不就是我们早上出发的那个桥上的门吗?
她惊呼道:好像是真的也,是那个门,最后一个上坡,冲了!
然后她就冲出去了,比我还先冲到终点。
我当天的体验其实用一句话就能概括:成都,确实对得起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这个称号。
但是 MX 同学的体验就很丰富了,她之前从来没有骑行过 100KM 这么远,而且每一个上坡她都没有下来推车,也真的是很棒:
她说的最后一句,我也想特别强调一下。
记得自己带上垃圾袋,一路上我没有看到几个垃圾桶。我都是把垃圾带着骑了很远一段距离才找到一个垃圾桶的。
然后就是一定一定一定要注意防晒,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。
MX 同学专门给我抹了防晒霜,但是我只是在手心搓了一下,结果一天下来就是这样的:
晚上我们一起去吃了一顿大餐庆祝一下挑战成功。
吃饭的时候她给我说:今天过的很有目标,踏上绿道的时候就知道终极目标是什么,自己用车轮每碾过一圈,就向着目标靠近一点,而且自己也能随时掌握剩下多少距离,每看一次骑行了多少距离,这个数字都在增加,这是一种很好的正反馈。
我补充了一句:是的,要是 KPI 也能有这么明确的过程管理就好了。
然后,我又给她说了我以前骑车的时候故事。
比如她最大的一个困惑,从成都到西藏那么远,怎么导航呢?
我说今天我们也没有用几次导航呀,大部分都是跟着大部队走,偶尔不知道怎么走了,看看大方向是对的就行了,总是能走到正确的路上的,无非就是近路和远路的区别而已。
同时关于目标感,我也是深有体验。
绿道只有 100KM,目标就是绕它一圈。当这个距离拉长到 2000km 的时候,目标也随之变得更大更远。
自从骑行川藏线之后,近 10 年时间,我再也没有过目标如此明确、过程如此清晰、团队如此合作的经历了。
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,心无杂念、内心坚定、一心向前、遇水过水、遇山翻山、着眼当下、只做自己。
我很怀念那种感觉,那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这段经历,让我往后的时光,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的时候,我都会想起一句话:道阻且长,行且将至。
第三天
我们去看了《珠峰队长》。
本来五一是没有观影计划的,但是我看到了《珠峰队长》点映的消息,加上之前对这部电影有一点了解,就买票支持了一下。
现在还在点映阶段,拍片很少很少,宣发也完全不够。
我们去看的时候,整个电影院里面加上我和 MX 同学,一共只有三个人。
这部影片是一个纪录片,一改专业队伍的视角,拍摄的是八个普通人冲击珠峰的故事。
说普通人可能有点不恰当,说是雪山爱好者也许更贴切一点。
但是这群爱好者的身份真的就很普通,人堆里面一抓一大把的那种:每天生活两点一线的白领、卖掉自家小店的店主、背负沉重 KPI 的销售、在成功与失败间挣扎的创业者……
这八个普通人,带着各自的故事与梦想,在民间专业高山向导、队长苏拉王平的带领下,踏上了憧憬已久的珠峰之旅。
他们在尼泊尔的珠峰南坡集结出发,穿越裂缝深不见底的恐怖冰川,攀上高达千米的蓝色冰壁,爬过山体岩石断面的“黄带”,朝着世界之巅一步步靠近。
最后成为 2019 年全球第一支登顶珠峰的团队。
故事娓娓道来,但是却透露着一丝丝让人莫名感动的情绪。
特别是当一个叫做小溪的队员,在登山前的某个出行仪式上她说:今天刚好 是我母亲去世的 100 天,恰好在今天举行出行仪式,真的是她在天上保佑我吧,让我平安。
最后,她也是队伍里面第一个登山珠峰的队员,她在山上拉开自己准备好的横幅,在世界屋脊上大喊:妈妈,我现在站在离您最近的地方,愿您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。远离疾病,幸福健康。我好想你。
破防了,破大防了。
“站在离您最近的地方”,这也许就是她向珠峰发起挑战的全部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。
如果你非要问意义是什么,我也不知道。但是我也想问问你:为什么非要为了回答别人的问题,找那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呢?自己知道就好了。或许,本来就没有意义。仅仅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就足够美好了。
有些事情,它的意义是在做完之后才体现出来的。
就像一个队员说的:我虽然身体很难受,但是这种难受是一阵子的,它总是会过去的。但是由此给我带来的精神财富是无尽的,受益终身的。
影片的最后,队长对着镜头说: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,但心中要有座山。
这也让我想起了另外一句话:因为山就在那里。
出自一个英国登山家,乔治·马洛里。
记者问:Why did you want to climb Mount Everest?"
"Because it's there."
“为什么你要去爬珠穆朗玛峰?”
“因为山就在那里。”
如果你近段时间有观影计划,那么请支持一下《珠峰队长》吧。
推荐👍 :当Synchronized遇到这玩意儿,有个大坑,要注意!
你好呀,我是歪歪。一个主要敲代码,经常怼文章,偶尔拍视频的成都人。
我没进过一线大厂,没创过业,也没写过书,更不是技术专家,所以也没有什么亮眼的title。
当年以超过二本线 13 分的“优异”成绩顺利进入某二本院校计算机专业,误打误撞,进入了程序员的行列,开始了运气爆棚的程序员之路。
说起程序员之路还是有点意思,可以看看。点击蓝字,查看我的程序员之路